台灣鬱金香動作障礙關懷協會 第六屆理事長 黃千秀
壹、與劇場因緣
當空間遇到劇場
走過各式各樣的空間議題,大如城鄉規劃(x x縣綜合發展計劃)小如公園設計(社區動員共同打造-建構一個美好的集體記憶),我作為空間專業者,研究使用者的行為模式,規劃誘發人們的參與式設計,希望將承載人類行為的載體-空間,呈現出有活力/能鼓舞人的場所。隨著不同的公共空間釀製過程,引入多元活動實驗測試空間未來可以發展什麼樣的行為?可以長成怎樣?在一場為舊鐵道辦公廳舍的閒置空間再利用研究,我們請到「花天久地」劇團用一人一故事的方式為在場觀眾互動演出分享者的故事;驚艷於劇團魅力開始有意識的接觸劇場活動,看到「被壓迫者劇場」在花蓮帶著一群偏鄉小孩上台的演出,感受到光從孩子的臉上攝出:一種自信、一種我可以、一種我可以創造我的未來…這種感動烙印在我記憶深處。
當生命遇到鬱金香
歲月在四季中流轉。為了失智的父親辦理留職停薪返鄉安頓兩老的生活作息,經過一年的磨合,生活漸漸上軌道,卻意外發現我得了帕金森氏症。什麼是帕金森氏症?有位帕友說「我從來沒有出過國,怎麼會得到阿兜啊(老外)的病?」帕金森氏症並非大家所熟悉的疾病,患者的病徵,如面部缺乏表情、行動遲緩、手部不停顫抖等,常被誤解為精神病發的徵兆,社會大眾因而對患者做出抗拒及恐懼的反應⋯⋯ 。從預期要帶領父母走好、走穩生活步調,卻意外看不見自己未來的路何去何從?驚慌、失落,沒有勇氣告訴父母,只好在由失智家屬組成的團體活動,藉由「動物方城市」的動漫,委婉地告訴大家我是電影中的海獺。
該怎麼辦?將如何繼續?我的生命繪本還有什麼可能性嗎?帕金森氏症給了人生很大的停頓「,」,這之後我只能夠接續一連串的問號嗎?我該為自己找出一條路;首先我需要夥伴,於是參加了台灣鬱金香動作障礙關懷協會,走上我的帕友之路。
你來,在清晨悄悄的來
趁晨曦還未照上露台
你踏著蹣跚的步履
折下一支含苞的鬱金香
聽我向你細訴
這些日子以來
驚慌 不知所措⋯⋯
幸而有你陪我一起前行
不要問為什麼是我
我要走出自己的路
為了蹣跚的步履
重新努力學走路
為了逐漸僵硬的肢體
為了抖動失控的身軀
為了掉落的聲音
我要練習再練習
還有還有
勇敢說出我是病人不退縮
帕金森症帶領我走向生命更深處
鬱金香伴我
柳暗花明又一村
圓滿生命中的你和我
台灣鬱金香動作障礙關懷協會於2007年成立,由醫護人員參與會務,協助病友在生活、工作和精神上的關懷與支援協助;2019年起(第五屆)改由病友及家屬組成理監事,從生活各方面更貼近病友心情。有了夥伴並看到需要,我積極投入會務擔任第五屆常務理事、第六屆理事長,學習「與帕金森共好」,建構「不帕學」:重新整理生命,學習看到更好的自己;自助助人得到價值肯定回饋自身;「我是帕友,我可以做到…」學習叫我們從漆黑的隧道中看到光的出口。
貳、生命故事帶帕友覺察
學習
我們除了一般性的復健運動,還需要豐富多元的課程活動,尤其針對帕友僵硬的肢體連帶緊繃的身心;劇場的魅力、台上孩童的自信,喚醒記憶,於是聯繫被壓迫者劇場推展中心執行長,請求為帕友開辦-練習用新的方式來觀看事務的解放教育。
遊戲-用玩的方式引導注意力
劇場老師引導我們藉由幾場高度注意力包括眼睛和耳朵的遊戲練習,達成與他人共振的默契,例如傳遞掌聲(先是跟著領導注意一起擊掌的時間,再來用身體與眼神單向傳遞掌聲,進而展開傳遞掌聲的雙向選擇更專注於接掌聲的當下);默契報數(閉眼聆聽當下的音波震動,從第一位開始報數到最後一位,中間過程不能睜開眼睛、不能有數人同時報數否則遊戲重新開始)在笑聲中練習默契磨合。
「生命故事運用遊戲解構僵化的身體與腦袋,在歡愉的遊戲中和他人建立互信關係。」A
非語言式的溝通
劇場課程練習破除語言的限制,進行非語言式的溝通,例如在自我介紹時用身體表達出(不能言語)今天出門的情緒、用什麼交通工具怎麼來到這裡的、現在的心情…;用模仿、誇大的方式反映夥伴的自由肢體動作與聲音。這種溝通方式有趣又幽默,原來溝通可以這麼多情趣且具有力量。
覺察練習
我們常常習以為常的認為事情就是這樣…幾個劇場遊戲帶領我們回到最初的感覺重新學習覺察,例如在行走間向人訴說自己喜歡的顏色、害怕的事和介紹很棒的自己;又如找一個自己最喜歡的位置坐下來並說明為什麼;以及企鵝搶攤遊戲,無論是扮演企鵝(試圖搶一個位子)或是保衛座位不被攻佔的群眾,過程中心理上演的劇碼:是扮演企鵝的搶位子重於遊戲規則VS遵照遊戲規則慢慢擺動屁股前行-等待適當空位坐下,或是保衛座位的公共責任VS自我保護的觀望,都是很好的覺察練習。
看到自己的感覺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被要求與他人一致,例如學校的制服、髮型,而社會上的潛規則更是讓多數人不敢逾越的框架。」A
從遊戲中提升的注意力,帶領我們感受自己那被壓抑在深處的感覺,重新看到自己,不勉強自己;只有覺察、沒有批判。遊戲後的分享很重要,分組討論在過程中覺察自己當下的情緒,充分地讓每一個人都能訴說,過程中夥伴就是陪伴與聆聽,沒有介入判斷/建議(重要的規則)。
「參與者在集體共創的安全、互信空間中為自己發聲-過程中沒有任何善意的中間人或代言者」A。
尊重每一個情緒的發生,覺察緊張後面的擔心害怕也是重要的學習。
鏡像學習
照鏡子遊戲帶領我們進入一個特殊的學習經驗,在分組操作中輪流由一人領導做動作的演繹其他人如同照鏡子般的反向展演領導的動作,看似容易其實不簡單:左右/高低的反向較容易操作,加上前後的三度空間思維反向就常常出錯。從照鏡子遊戲覺察我們所看到的事物(務)常常是受到頭腦揀選後的訊息,而這個訊息又深受我們累積下來的習慣影響。
叁、夥伴關係和集體力量
夥伴關係是生活上極其重要的支撐力,從劇場生活故事工作坊學習到良好的互動建立在聆聽與陪伴,而非善意的介入或代言;而集體共創美好或成功的記憶,可以加強我們的信心與能量去面對未來的挑戰。
清晰的指令,建立彼此默契
開車遊戲,兩人一組在人群中穿梭,是否可以來去自如藉著是彼此的默契,而這個默契建立在清晰的指令;不好意思/模糊的指令,只會讓夥伴難以捉摸無法前行或轉彎避開危險;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思與覺察自己的安全感是來自於掌控或者信任,以及對他人是否過度的揣摩與擔心,是這個遊戲的學習。
音樂的介入加強共振
在劇場課程觀察到適當地引入合適的媒介體有助於相互之間的共振頻率,例如在遊戲中加入「月光邊境」柔美的鋼琴樂聲,兩人一組的合掌肢體探索,變得更柔軟順暢,彼此享受在共振的默契中。
創造正面能量的集體記憶,重新建構身體廻路
「工作坊是一個獨特,且具爆發力的空間。」A
「一場尋求生命故事的劇場課程,14位學員2位老師共同為帕友演練著你我他經歷的困境與溫馨;當每顆頭躺在另一個帕友的小蠻腰或大肚腩上,在地板上接龍集氣放聲大笑,我們的頭在聲波中躍動,堆疊出蕩氣迴腸的爆炸性悸動,我們嗨了!」B
而場景雕像則是生命故事中藉由對個人具有特殊意義/價值的物件故事所進行的集體創作;透過物件故事在分組中的分享,擇選出一則故事(透過閉眼指出最受感動的故事/人),進行非語言的四個劇幕場景雕像,提供觀看者猜猜看訴說的情事,最後再由表演團隊公布答案;整個過程藉由分享訴說到整理排練展演甚至是觀眾的反應回饋,把生命故事中的重要事件重新洗滌、重新覺察、重新整理,演出者和觀看者都有收穫在心中…
透過集體力量解放社會潛規則框架的負面壓力,重新建構創造共好的集體記憶,成為未來面對挑戰的創新信念之資料庫。
肆、回到生活中應用
情緒來了先覺察:我怎麼了?
從戲劇遊戲中學習當情緒來了不要論斷、不要建議、不要勉強,先跳開當事者的身分從第三者的角度重新回顧事件,陪伴自己的情緒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可以煩惱,但不要越來越煩惱」當念頭起,不壓抑它、不放大它,讓自己的身心沒有障礙處在一個鬆鬆的狀態;解放我們對自己的糾察角色,讓我們有更多的空間與彈性回應外在世界的變化。
身帶位→心到位;心到位→身歸位
我們習慣選擇習慣的事務是來自於過去事件累積的記憶,如果我們可以重新建構記憶庫裡的檔案資料,去學習習慣那些不習慣的事務,那麼我們就有可能鬆綁纏繞在我們心裡負面能量的壓迫,而這個壓迫從心裡顯露在外就成了身體上的僵硬。這個學習過程需要在愉悅的氛圍建置不能勉強,就像我們在劇場遊戲上學習的一樣,如果是用勉強的方式反而會受傷;這之間可以揀選合適的媒介體介入協助,例如兩人合掌肢體探索遊戲中的音樂介入。而在日常生活合適的媒介體可能是園藝治療、書寫療癒、「聽身體吟唱」、「帕友繪本讀書會」、「劇場課程-生命故事」C,只要找到與自己契合的媒介體,適當的運用借力使力先讓身體(外在)放鬆,進而帶動心裡(內在)的放鬆,當心可以放鬆了,就會回饋身體歸到原來的本質-圓滿的自癒能力。
生活上的鏡像覺察
鏡子是一個很奇妙的媒介體讓我在非我處看到我;它不會揀選什麼照出來什麼不照出來,並且具有來則現去則不留的本質;鏡子的「不留」、「不揀選」與「反向鏡射」是我們應用在生活上很好的學習;不留情緒、不揀選/不抓取、反向思考,不受過去累積下來的記憶資料庫影響,幫助我們讓生活擁有更多的空間與更多的可能性。
鬆綁:放下不是放棄→回歸生命創造自癒本體
鬆綁-放下不是放棄;放下是釋放情緒到沒有情緒可以釋放的境界,放棄是帶著負面情緒做下的決定,這個負面情緒會一輩子跟隨與傷害。生命奧妙鬆緊有度,但是隨著歲月的增長我們從「只要我長大」的年少走入「大江東去浪濤盡」的熟齡,吞下了多少委屈、壓抑了多少情緒,換來一身的緊繃直到麻木了感覺;當我們可以鬆綁-放下,我們就為自己開創一個面對未來有無限能量的驚嘆號「!」
劇場課程-生命故事,在歡愉的遊戲過程中教導我們重新學習-從放鬆開始,讓生命回到原來創造美好、有自癒能力的本體;透過遊戲學習,為黑暗的隧道找到光的出口,期待你我都能夠開展無限可能的美好旅程!
備注:
「」A資料來源:生命故事工作坊課程說明
「」B資料來源:參與工作坊帕友記錄
「」C台灣鬱金香動作障礙關懷協會課程;線上課程/聽身體吟唱-強調只有在身體舒服的時候才能夠唱出好聲音;線上課程/帕友繪本讀書會-鼓勵帕友朗誦文本、觀察繪本細節,分享生命經驗與探索覺察;實體課程/劇場課程-生命故事,強調覺察與解放如本文所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