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貼自 芥助網
社區力 點線面
專訪木有枝劇團曾靖雯:
演一齣守護家鄉的戲 是居民對土地最深情的告白
文/陳佳楓
2011年聖誕節,台南市東山區嶺南社區居民組成的劇團,在新營社區大學的期末成果展上演出,述說一場自2002年起,小村莊反對政府設立廢棄物掩埋場、捍衛家鄉用水安全的行動故事。這場讓觀眾屏息動容的戲,讓居民多年抗爭的點點滴滴以另一種方式被理解,憤怒與委曲也在演出中得以釋放。
台南東山嶺南社區劇場 重現十年抗爭之路
嶺南社區是個被青山綠水環繞的小村落,豐富的生態蘊含許多台灣珍寶,居民們過著純樸的農耕生活,以栽種龍眼、柳丁、椪柑等農產品為主。不料,1999年,台南縣政府環境影響評估(以下簡稱「環評」)大會,有條件核准將廢棄物掩埋場設立在嶺南,且在地方說明會上,掩埋場負責公司以贈品換取村民的連署簽名。
這個廢棄物掩埋場距離烏山頭水庫集水區不到十公尺,水庫提供台南地區公共給水與嘉南大圳廣大區域灌溉用水之需,若啟用掩埋場,不但危害居民用水安全,也會污染當地農作物。當時的村長陳顯茂於是號召村民展開家鄉保衛行動,但過程並不順利,許多困難橫阻在眼前,毫無發聲的機會。
從失落到憤怒,原本安居樂業的農民,不得不化身為捍衛鄉土的英勇鬥士,他們曾在寒冬中靜坐40天、苦行過31個鄉鎮,社區裡老、中、青、少全村動員攜手接力守護家園,不肯離開這場戰役。直到2011年台南縣市合併後,重組環評會,才通過撤銷掩埋場的原本的環評結論(註一)。10年換得環境正義,陳顯茂感慨的說,很多居民用自己的生命保障台南市民的生活品質,為了這塊土地南北奔波,歲月無情,許多人如今都快80歲了,更有些長者在抗爭的路上提早離開了戰場。
覺知才能共好 劇場從「家」出發
居民的覺知,是邁向社區共好的開始。「但願人人皆成為『知道』自己『有』枝幹的樹木,立足在地、延展自身、觸碰世界。當樹與樹的枝葉相連,這裡便成一片覺知的群林。」六年級後段班的曾靖雯,就是為了成就這樣一片覺知的樹林,成立了「木有枝劇場工作室」。
曾靖雯大學畢業後在職場打滾多年,看到一些勞資剝削、不平等對待等社會現實面,帶著在職場受的傷、回到南部的她,在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擔任影像教育專員,這才發現,原來社會上有很多議題需要被關心。她開始反省自己與社會的關係,在接觸了「被壓迫者教育學」(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及劇場(Theatre of the Oppressed)(註二)後,開啟了她對生命其他可能性的好奇心。
回顧自己的劇場實踐經驗,她特別難忘跟嶺南社區共渡的回憶。當年接受新營社區大學的邀約,她接手嶺南社區議題劇場的引導任務。居民長期抗爭未果,亟需表達自己的情緒,參與劇場的動機及使命感皆強烈。課程起初由社區劇場工作者包綉月透過肢體訓練,鬆動居民長時間因耕種而僵化使用的身體;接著曾靖雯設計流程,陪著他們盤點抗爭的事件與轉折,再將居民描述的故事繪製成幾十張的簡圖,以共同參與創作的方式一起討論劇中的利害關係人,以及如何呈現劇情,不但讓居民在過程中集體回憶、重整多年來抗爭的點滴,更讓他們能有全新學習的經驗與認知。
家鄉保衛戰勝利那年,承辦新營社區大學的台南縣南瀛文化協會,為了凝聚在地向心力、讓居民動起來,籌辦新營第一個在地劇團「新營有故事劇團」,透過聽、說自己與新營的故事,以肢體與遊戲的方式,將情感投射在戲劇中。曾靖雯持續在南台灣持續耕耘劇場,盼連結社區居民生活的各種可能性,希望透過劇團,關注社會小角落、小事件、小人物,或是不被重視、不被聆聽的議題,集結微小的力量付出行動,將人們心中最微弱的光放到可被看到的地方。
過去幾年,她也協助引導台南市永康社區大學「守望者劇場團」,陪伴永康區建國里的一群媽媽們以家的議題出發,透過劇場呈現老眷村改建新國宅的過程和眷村的情感與文化。後來,曾靖雯培訓守望者劇團學習「一人一故事劇場」(Playback Theatre)(註三),成為社區活水,長期在學校及社區,透過「說故事、演故事」過程,幫助許多人在劇場裡得到理解及釋放。
陪伴群眾的力量 短暫卻永恆
在社區劇場中,引導者拋出問題,讓參與者反思,當參與者開始用身體去呈現內在情感時,會發現原來自己是有情緒、有感受的。曾靖雯說,在社區劇場引導過程中,她發現長輩不易主動參與,且一開始總是否認、貶低自身價值;若能為他們創造成就感,將他們放在一個有正面意義的位置上,就能有很好的表現,有很多原本不想講話的長輩,後來卻一直說不停。她帶著這股凝聚社區人心的力量,讓居民變成主動的演員,透過劇場陪伴群眾發聲。
這些年,曾靖雯以「被壓迫者劇場」為主要方法,致力參與社會,透過戲劇陪伴一些族群表現群體力量。她表示,某些社區戲劇的操作路線總是以最大化呈現社區最美好的一面,然而社區中其實有許多我們看不到的問題。有些長期蹲點的社區工作者,不能認同短期特定的社區計劃,但近年來她發現,並非只有長期蹲點才能做社區工作,短期密集互動也可以因聚焦在特定面向,而展現出不同的可能性。
曾靖雯陪伴民眾述說生活裡的美好與憂傷,也透過戲劇激發居民互助共好的凝聚力,她在為社區劇團注入了短暫卻永恆的養分後,便會放手讓劇團獨立運作,並持續萌芽生長。即便社區工作裡有著許許多多的不完美,但來過社區的人們,都曾因為共同努力朝向美好,而讓途中經歷的一切成為美好。
註一:被壓迫者劇場,可參考網址:http://www.hermanyau.com/cArticleTO.htm
註二:此為「永揚案」,相關報導可參考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483872
註三:一人一故事劇場,簡介可參考:http://playbacktaiwan.weebly.com/3177720171.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