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內地社會服務蓬勃發展,一批社會服務組織逐步發展成熟,面向社會弱勢群體與底層社群的服務也逐步推向深入。以內地勞工服務為例,大部分機構已經由單純提供具體服務、單純工人維權,發展為開展工人教育、工人組織,促進工人群體對自身所面對的社會結構的認識,提升工人意識,發展工人行動力。在這個過程中,如何結合所面向群體的情況,發展出適切的教育手段,如何更好調動社群參與、表達和改變,是一個逐步探索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通過自身探索與借鑒世界其他地區的實踐路徑,很多組織和實踐者開始看到,民眾藝術,特別是民眾戲劇方法,其本身切中底層群體對於文化精神生活的渴求,以其普及性和參與性得以紮根在最基層社區與社群之中,更重要的是劇場方法推進參與者對自身生命經驗的回觀與表達,對自身所處社會機構的認識和反省,這種回觀、表達、認識與反省正式參與者意識改變與自身解放的過程。同時在參與過程中,也能夠將自身的生命放置于更廣大社群中,發展社群的力量,進而獲得支持與改變的動能。這無疑是我們所尋求社群意識提升與社群組織工作的目的所在。
2008年至2009年,北京近鄰接受樂施會支持,邀請到香港民間組織“全人藝動”梁以瑚老師、臺灣從事被壓迫者劇場工作的萬佩萱老師,面向北京勞工服務機構,及其他支援性機構的工作者及志願者,開展了一系列綜合民眾藝術工作坊。工作坊將包括民眾戲劇在內的民眾藝術工作理念與手法介紹給參與的工作者。通過工作坊學習,包括北京近鄰在內的NGO逐步開始在諸如流動人口社區在內的服務領域,嘗試應用民眾戲劇等工作手法,開展工友教育、賦權與宣導工作。開拓出社群服務的新模式。
在香港和臺灣相關組織與老師,以及內地一大批有志於民眾藝術,特別是戲劇工作手法的工作者推動下,這種顛覆傳統文化藝術觀念,紮根於底層民眾的民眾教育與組織手法,其作用逐步為相關工作者認可,其影響力不斷擴大。更多的組織與工作者,也發展出更多的學習需求。
為了更好回應這樣的學習需求,推動民眾戲劇的理念、工作手法在社群服務、社區服務領域的普及與應用;以劇場方法推動社會弱勢群體發聲,實現廣泛的社會公平。北京近鄰在樂施會的支持下,於2013年8月25日至8月31日舉辦了進階“NGO青年工作者被壓迫者劇場方法實驗工作坊”。
工作坊邀請臺灣被壓迫者劇場推展中心講師萬佩萱老師作為帶領講師。萬老師在臺灣從事被壓迫者劇場工作多年,具有豐富經驗。近年來作為美中環境基金會戲劇特聘教師於北京、上海、山西、廣西、昆明、臥龍、呼和浩特等地主持“被壓迫者劇場”工作坊。參與此次工作坊培訓的工作人員來自全國近十家從事勞工及社區服務的工作的青年工作者,普遍有動能在自身實踐任務中應用被壓迫者劇場工作方法,開展農村婦女、民工、兒童組織和培力工作。
為期七天的培訓過程,包括了,被壓迫者劇場工作坊,劇場工作方法專題讀書會,以及實際到社區實習劇場方法。
工作坊第一天,每位學員報告自己在上一階段培訓後,如何應用被壓迫者劇場方法在社群内開展工作的經驗,還有過程中與遇到的困難,並分享過程中自身的感受。針對大家的分享,帶領老師給予了回應。萬佩萱老師並有系統的向大家介紹受壓迫者劇場發展歷史、基本理論與方法技巧,同時介紹了自身在臺灣及南亞等地,開展受壓迫者劇場的實踐經驗。
隨後開始的工作坊,學員充分參與其中,以動態互動學習為主。主要通過身體訓練、遊戲活動、團體合作練習等形式展開。過程中充分讓學員打開自己的身體,訓練以身體表達的能力,透過遊戲中的練習,體會團體合作關係,社會性表達。通過團體討論分享,和個人的反思,讓學習者對於對被壓迫者劇場方法的作用、操作方式,及NGO工作者在其中的作用與局限有所認識。
被壓迫者劇場方法讀書會,選取了《受壓迫者教育學》《被壓迫者劇場概述》《形象劇場跨文化語言的對話》三篇文章,通過帶領老師導讀與學員們的分組討論和團體研討,對被壓迫者劇場的理論基礎、實踐方法有了更細緻認識。
所謂劇場方法的社區實習,是學員應用所學進入社區實踐,檢驗此一階段的學習成果,發現問題的重要學習方式。學員分成數個設計小組,根據不同群體的狀況與需求,提出自己的實踐方案與活動設計。此次北京近鄰邀請[農村轉居]社區親子班的志願者及高校學生志願者作為實習活動面向的人群。學員們帶領了一系列遊戲活動與戲劇表達類活動,讓參與者開心放鬆同時,能夠在活動中有所思考,學習使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需求,發出自己的聲音。
工作坊讓每一個學員開拓出自己的一片學習與實踐的空間,進而有條件和機會將所學在日後自身真實的實踐場域中加以應用,服務與社會底層社群,讓被壓迫者劇場方法真正的基層的社會實踐中落地生根。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