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6日 星期三

「論壇劇場在香港的現況及將來」研討會記錄 四之三

TO中心網站編註:

近來【論壇劇場】在台灣、香港兩地蔚為風潮。事實上,無論【論壇劇場】帶領者(facilitator)(或【論壇劇】導演)的角色與定位,關係著參與對象、創作過程與目的差異 譬如,

學校教師———參與者是校園內學生,議題與學生生命經驗、教育目的緊密連結。

戲劇導演———創作一齣論壇劇、約聘演員公開演出,熱門話題和票房決定議題。

社會行動者——劇場參與者來自弱勢社群,議題反映他們生活的現實,人們透過

                        戲劇活動和演出探索個人和社會『改變』的可能。


故,不同身份主持的工作坊或演出,其所涉及演出人員、觀賞人群,引導探索(或蒐集)議題的過程和態度,都存在本質上差異。讀者閱讀本文需伴隨思考發言人身份背景,才不致於瞎子摸象錯誤認識【論壇劇場】(或【論壇劇】)。


「論壇劇場在香港的現況及將來」研討會記錄  


莫: 我們謝謝Phoebe。接著我們聽聽Estella(黃婉萍)的分享,Estella在香港演藝學院負責一個碩士的課程,訓練一些drama educator(戲劇教育工作者),課程推行了四年。Estella是另一位準博士。容我介紹一下,她出了這本書《劇場的用家》,如果大家想知道多些關於論壇劇場和其他教育劇場的方法,這本書值得大家看。

黃: 首先很多謝大會給我機會來欣賞三個那麼精采的劇目,包括《玩.演.員》、《披著狼皮的羊》,還有《幫到.幫到!?》。我一邊看的時候,心中有很大的欣賞,首先我欣賞那些演員,他們很有勇氣把自己的故事放上台;另外還有一些演員是從未演過戲,他們第一次不但要懂得演戲,還要懂得互動的手法,因為始終論壇劇場有即興的成分,放了很多時間和心機;加上它是個Ethnodrama(人種誌戲劇)的話,我可以想像他們放了很多時間在資料搜集,或者訪問一些人,以至將群組的生活形態展示給觀眾,這裡我非常欣賞。

另外我當然很欣賞導演和監製,我自己創作論壇劇場的經驗也不算很多,但可以感受到要編作一個論壇劇場是非常困難,再加上現在不只是編作一個論壇劇場,還要加上人種誌戲劇的功能,還要幫忙訓練演員,做編作的導演,很多事情要一起做,在這裡我衷心欣賞。所以我在這段期間,自己盡量抽時間來看每一齣戲,總共看了五場。在這五場裡我一方面支持,覺得這個試驗很好;另一方面我很想看看觀眾的反應,對這種新的形式究竟是怎樣。

在這五場裡面我看到的反應是非常正面的。第一,我看到觀眾的投入度非常高,當然個別有差異,有一些場次開頭時候會沒反應,很冷清,沒人舉手;但接近尾聲在Joker(丑客)的努力下,在戲劇的牽引之下,最終會有人出來代替角色,有一些很好的討論。另外一個很有趣的,其中兩場我見到有觀眾說完一個很有爭議性的意見之後,其他觀眾三五成群,突然組成一個組,忍不住發表,完全不理Joker在說甚麼,自己很熱心地發表,甚至會很大聲,鄰座的人會望過來,但這不是論壇劇場最想達到的事嗎?就是希望在觀眾之間引發討論。


我看到那場面時心裡有些感動,我會想像是Augusto BoalInvisible Theatre......其實Invisible Theatre是甚麼呢?Augusto Boal會找一班演員在街上演戲,但沒有人知道他們是演員,故意引起一些討論,然後靜靜的溜走;他的目的是在演員走了之後,那些路人會繼續討論。我沒見過Invisible Theatre的實際運用,但我常常想像他想要的就是這樣,在他走了之後路人繼續三五成群地討論,這件事我自己很深刻;另外就是我剛才所說從開頭很冷淡到後來一起分享。

我也有聽過幾位觀眾曾經說:「我初初來的時候,以為是聽香港演藝學院的學生講他的生活,或者社工說他的生活,以為跟我沒關,我不是社工,又不是香港演藝學院學生。但是,我能從他的故事,從他的生活方式,反思我自己的生活方式,或者從他的困難中看到我的困難。」我覺得這件事在組群的共融上,我看到一個這樣的作用,是我自己意料之外的一件事,也覺得很好。所以這裡加起來,我非常恭喜大會的這個試驗,接著下來希望你們也會繼續這個試驗,我相信會越來越好。

我自己身為演藝畢業生,我自己看完第一場劇《玩.演.員》之後,其實我也有一個反思,所以我自己也要謝謝《玩.演.員》的導演和演員。另一個角度,因為我工作的關係,我也會特別留心他們的進行模式,像剛才Phoebe所說,這個模式比較複雜,包括了不同的東西,我會專注講論壇劇場,因為今天的題目是論壇劇場,我會說出一些我的想法,亦覺得可以讓在座的觀眾,如果看完有些蠢蠢欲動,想自己辦一個論壇劇場,也值得想一想。

當然,論壇劇場是有一些遊戲的規則,你會看見不斷再用的,譬如說:做完一次,再做一次,重演一次,然後觀眾可以喊停,出來取代演員,然後會有個Joker;有些論壇劇場會有side coaching,但今次沒有。有一些這樣的規則,但當我們應用的時候,其實不同的人會因應他的需要而有不同的目的。

當然當初Augusto Boal因為他的背景,他特別著重於社會性、政治、權力(power)那些事,但應用到今時今日,很多時候未必會是這樣的情況,可能會是應用於「人生交叉點」那類情況,例如在那裡我應該怎樣抉擇呢?那齣戲的創作目的未必是扯到一個社會的層面,可能目的只是想看看這個人在面對人生抉擇時候會怎樣。又或者有一些論壇劇場的目的是加強溝通和表達,例如「我這樣做,可能會破壞家庭關係,如果我在這裡堅持自己的想法,我老婆會離棄我,子女會離棄我,在這裡我應該怎樣去溝通,怎樣去表達,這些技巧是怎樣呢?」又或者,有些再遠一些,可能完全跟oppression無關,可能是職業上的議題,舉例你是一名醫護人員,你面對一些死傷家屬時怎麼做,面對某些情況,我們怎樣利用我們的專業知識,說些甚麼等等。

Augusto Boal他自己也不會介意,在2002年的一篇文章中,相信他聽到一些聲音,有人說這樣的做法不正宗,是異端邪教,但Augusto Boal他自己說不介意,他認為技巧(techniques)是死的,這個技巧是為人民而創作,而不是人民為技巧而創作;你這樣的背景,你可以就著你的觀眾群去應變,這是好的,是應該的。不過有一樣東西是不能改變的,有一個核心價值是不能改變的,是不能Pro-oppression,有些人可能在公司用這個方式去培訓員工,令他們服從性更高,更接受命令,教他們反抗是不對的;這樣的話Augusto Boal就會非常反對。

我看到這篇的文章也會去反思,或者大家互相提醒,當自己去創作論壇劇場時,對那個手法的運用當然可能很熟悉,但對於自己背後的理念,為何要創作這個東西?我們最終的目的是甚麼呢?可能你期望像Augusto Boal般,藉著oppressor(壓迫者)和oppressed(被壓迫者)之間的對抗而看到每個壓迫背後都有一個社會性的意識形態存在,那樣就可能抽離了個人的層面,而到達一個比較社會的層面。亦可能像剛才說的,一個比較個人的,可能會用一個psychological(心理學)的方法去處理,都沒問題,

最重要的是(帶領者)自己要清楚自己的目的是甚麼,否則你的互動會突然間很多方向,不知道最終你的討論應該引導到哪個方向。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如果你不清楚這樣東西時,在你編作時有很多材料都可以用,為甚麼要抽那些材料去用呢?如果你清楚自己的目的時,你才可以去鋪排到適當、最有效地帶出目的的一些場景 ,去設計自己的總結(debriefing)等等。所以這是我的一個提醒,大家如果有興趣創作的時候可以注意的事情。

說到未來,我從一個行動計劃(action  plan)去想,我會覺得Joker的訓練時很重要的,所以大家要去參加GraceJoker訓練。為何Joker那麼重要呢?Joker在整個論壇劇場裡是個靈魂人物,無論你的目的是甚麼,Joker就是要帶領那些觀眾到達你的目的。假如像我剛才所講,你是想用個人的故事去連繫社會的故事,從個體(particular)去到集體(collective),Joker的作用完全是把事情扯到一個社會的層面,因為故事一定要是在個人的層次開始,你不能做是一個社會的故事,所以Joker的作用是很重要;如果你不是走這條路線,是走人生交叉點好,職業訓練又好,Joker都一樣那麼重要。

我見過很多表現差的Joker,最差的是怎樣呢?當時他不是完全地在做論壇劇場,他在做Rainbow of Desire,都是屬於論壇劇場的手法。Rainbow of desire其實是一些比較內化、個人的壓迫,他在論壇劇場裡不斷「撩」那位主角,不斷dig in(挖),不斷dig in(挖),然後主角哭了,而在主角哭得最厲害時,他就停了,對主角置之不理,然後繼續他要做的事。

當時我感覺到他完全是pro-oppression,那是沒可能發生的,是很不負責任的一件事,但竟然是一個有經驗的Joker會做出這樣的事。所以我覺得Joker的訓練很重要,除了訓練促進技巧(facilitation skills)很重要外,他有oppression的意識也很重要,如果他對oppression的事不敏感,又如何在即興的劇場裡面抽出oppression的元素出來跟大家討論呢?因為那些觀眾走出來,他們自己也帶著一些意識形態,可能他自己也不知道那就是oppression,他做了出來,使用友善(nice)的方法去講,但不代表那件事不oppressive(壓迫性)。如果你做Joker,你沒有這樣的敏感度,抽不出來的話,那就是件很可悲的事。

我覺得第一件事,論壇劇場發展到現在的一個階段,大家有初步的認識,對這個手法亦開始去掌握的時候;要求高一點的時候,就是有高質素的Joker,這是很重要的。

第二,我覺得是論壇劇場和某一個機構長期的合作關係(partnership)是很好的,例如我知道樂施會和Phoebe那邊有比較長期的合作,我覺得這個方向是好的。如果有一個論壇劇場的組群,或者一個團,可以找到它自己的主張,或者有倡議(advocacy)的組織,長期合作,一方面是不斷去練習論壇劇場,令它越來越好,越來越有效;另外是一個不斷持續的聲音,可能演的戲不同,但主題是一樣的,可能對的觀眾是不一樣,但是提倡的事是一樣的,有助深化討論,引起廣泛的討論,最終達到真正的改變 ,這是我覺得非常理想,亦希望自己將來可以做到這件事。


第三,我覺得可以做的是在個人的層面上,我挺喜歡Augusto Boal原本趨向社會層面的一個做法,所以我寄望我見到更多的論壇劇場嘗試這個路線,還有我都會寄望自己嘗試這個路線。我覺得其他的目的是一樣的好,只要那件事不是Boal說的pro-oppression,我就覺得很好,亦及達到目的。




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