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需成為詩人之後才寫詩,反倒是,
無論誰寫了一首詩,他/她便是一位詩人。
我們因而知道,改造現實是源於他/她的具體轉化行動。
受壓迫者美學教育的目的在於
發展市民自童年即被威權社會所限制的美學能力。
我們不教怎麼做,
而是幫助被壓迫者發現或創造他/她想以什麼樣的方式,
去呈現他/她自己的道路和目的。
美學教育的構成有:
字 (詩、身份的宣言、故事);
形象(用乾淨的垃圾雕塑,將眾所周知的圖像轉化,以傳達我們對它的意見和感受);
聲音(以參與者的生命為主題進行音樂創作,或根據日常生活動作創作音樂和舞蹈);
道德(針對人性化道德價值觀受到威脅的特殊時刻進行辯論,
分析這些價值與發人深省的想法,並討論我們的抉擇---道德或不道德。)
主題的選取,取決於各個社群團體的特殊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